广州精密仪器网-专业精密仪器网站.生产圆度仪,圆柱度仪,轮廓仪,粗糙度仪,三坐标测量机测量臂,对刀仪,影像测量仪,投影仪,测高仪,试验机,硬度计,测厚仪等精密仪器
圆度仪,圆柱度仪,轮廓仪,粗糙度仪,凸轮轴测量仪,三坐标测量机测量臂,三维激光扫描系统抄数机,对刀仪,影像测量仪,投影仪,显微硬度计,测高仪,拉力试验机,测厚仪-广州精密
 广州精密广精精密广州精密广精精密广州精密仪器广精精密仪器广州广精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广州精密仪器网
精密仪器产品
圆柱度仪圆度仪
轮廓仪粗糙度仪
三坐标测量机三坐标测量仪
水平臂式划线机便携式关节臂
测高仪三维激光抄数机
齿轮测量中心凸轮轴测量机
刀具预调仪测量投影仪
影像测量仪二次元测量仪
万能工具显微镜万能测长仪
显微镜量具
试验仪器产品
万能试验机弹簧试验机
电子试验机弹簧扭转试验机
拉力试验机压力试验机
冲击试验机疲劳试验机
推拉力计张力仪|张力计
金相显微镜金相预处理设备
洛氏硬度计里氏硬度计
邵氏硬度计硬度计
维氏硬度计显微硬度计
无损检测仪器
涂层测厚仪超声波测厚仪
超声波探伤仪磁粉探伤仪
在线测温仪温度计
气体传感器红外线测温仪
高斯计粘度计
电子天平电火花检测仪
微型光泽仪附着力测试仪
环保测试仪器
风速仪温湿度表
水份仪照度表
露点仪烟气检测仪
气体分析仪温湿度记录仪
台式酸度计便携式酸度计
色差仪尘埃粒子计数器
设备诊断仪器
声级计/噪音仪转速表/转速仪
频闪仪测振仪
网络测试仪红外测温仪
红外热像仪激光测距仪
雷达测速仪过程校验仪
电工测试仪器
兆欧表日本万用钳表
钳形表日本共立钳型表
相序表电缆测高仪
卤素检测仪谐波分析仪
蓄电池检测仪回路电阻测试仪
接地电阻测试仪多功能测试仪
漏电开关测试仪
电子测试仪器
泰克数字示波器模拟示波器
数字示波器数字万用表
台式万用表手持示波表
信号发生器耐压测试仪
LCR测试仪数字频率计
直流电源变频电源
微电阻测试仪频谱分析仪
资料下载
时代 TR200手持式粗糙度仪使用说明书
   时代 TR200手持式粗糙度仪使用说明书
1 概述..................................................................................................................................................1
1.1 测量原理.............................................................................................................................1
1.2 标准配置.............................................................................................................................1
1.3 仪器各部分名称 .................................................................................................................2
1.4 基本连接方法.....................................................................................................................3
1.4.1 传感器装卸.............................................................................................................3
1.4.2 电源适配器及电池充电.........................................................................................3
2 测量操作..........................................................................................................................................4
2.1 测量前的准备.....................................................................................................................4
2.2 基本测量状态.....................................................................................................................5
2.3 修改测量条件.....................................................................................................................7
2.3.1 取样长度.................................................................................................................7
2.3.2 评定长度.................................................................................................................8
2.3.3 标准.........................................................................................................................8
2.3.4 量程.........................................................................................................................9
2.3.5 滤波器.....................................................................................................................9
2.3.6 参数.........................................................................................................................9
2.4 系统设置...........................................................................................................................10
2.4.1 语言.......................................................................................................................10
2.4.2 单位.......................................................................................................................10
2.4.3 显示....................................................................................................................... 11
2.5 功能选择........................................................................................................................... 11
2.5.1 打印.......................................................................................................................12
2.5.2 不滤波轮廓...........................................................................................................13
2.5.3 触针位置...............................................................................................................13
2.5.4 示值校准...............................................................................................................14
2.6 与 PC 机通讯 ....................................................................................................................14
3 可选附件及其使用........................................................................................................................15
3.1 可调支脚及传感器护套 ...................................................................................................15
3.2 测量平台...........................................................................................................................16
3.3 接长杆...............................................................................................................................16
3.4 磁性表座连接杆 ...............................................................................................................17
3.5 侧向转接杆.......................................................................................................................17
3.6 曲面传感器.......................................................................................................................18
4 技术参数及功能特点....................................................................................................................18
4.1 传感器.........................................................................................................................................18
4.2 驱动参数...........................................................................................................................18
4.3 示值误差...........................................................................................................................19
4.4 示值变动性.......................................................................................................................19
4.5 显示内容...........................................................................................................................19
4.6 轮廓和滤波器...................................................................................................................19
1
目次
4.7 切除长度/取样长度 L.......................................................................................................19
4.8 评定长度 LN......................................................................................................................19
4.9 粗糙度参数和显示范围 ...................................................................................................20
4.10 测量范围和分辨力.......................................................................................................20
4.11 电源...................................................................................................................................20
4.12 温度/湿度范围..............................................................................................................20
4.13 外形尺寸和重量...........................................................................................................20
4.14 连接 PC 机....................................................................................................................20
4.15 连接打印机...................................................................................................................21
5 日常维护与保养............................................................................................................................21
5.1 故障处理...........................................................................................................................21
5.2 故障信息 ...........................................................................................................................21
6 电池开关........................................................................................................................................22
7 参考资料........................................................................................................................................22
7.1 轮廓和滤波器...................................................................................................................22
7.1.1 轮廓.......................................................................................................................22
7.1.2 滤波器...................................................................................................................22
7.2 驱动行程长度...................................................................................................................22
7.2.1 RC 滤波器.............................................................................................................22
PC-RC 滤波器 .............................................................................................................................23
7.2.3 高斯滤波器...........................................................................................................23
7.2.4 D-P 直接轮廓 .......................................................................................................23
7.3 TR200 粗糙度参数定义...................................................................................................23
7.3.1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 Ra .........................................................................................23
7.3.2 轮廓均方根偏差 Rq .............................................................................................24
7.3.3 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 Rz......................................................................................24
7.3.4 轮廓最大高度 Ry(ISO) ...................................................................................24
7.3.5 轮廓最大高度 Ry(DIN)...................................................................................24
7.3.6 轮廓峰谷总高度 Rt ..............................................................................................24
7.3.7 轮廓最大峰高 Rp .................................................................................................24
7.3.8 轮廓最大谷深 Rm ................................................................................................25
7.3.9 轮廓微观不平度的平均间距 Sm .........................................................................25
7.3.10 轮廓的单峰平均间距 S........................................................................................25
7.3.11 轮廓支承长度率 tp...............................................................................................25
7.3.12 轮廓的偏斜度 Sk..................................................................................................26
7.3.13 第三峰谷高度平均值 R3z....................................................................................26
8 附表:屏幕显示放大倍数............................................................................................................26
2
概述
1 概述
TR200 手持式粗糙度仪是时代集团公司开发的又一个新产品,该仪器适用于生产
现场,可测量多种机加工零件的表面粗糙度,根据选定的测量条件计算相应的参数,
在液晶显示器上清晰地显示出全部测量参数和轮廓图形。
特点:
􀀍 多参数测量:Ra、Rz、Ry、Rq、Rp、Rm、Rt、R3z、Rmax、Sk、S、Sm、tp;
􀀍 高精度电感传感器;
􀀍 RC、PC-RC、GAUSS、D-P 四种滤波方式;
􀀍 兼容 ISO、DIN、ANSI、JIS 四种标准;
􀀍 128×64 点阵液晶,可显示全部参数及图形;
􀀍 采用 DSP 芯片进行控制和数据处理,速度快,功耗低;
􀀍 内置锂离子充电电池及充电控制电路,容量高、无记忆效应,连续工作时间大
于 20 小时;
􀀍 机电一体化设计,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方便;
􀀍 连接时代 TA220s 打印机,可打印全部参数及轮廓图形;
􀀍 内置标准 RS232 接口,可与 PC 机通讯;
􀀍 具有自动关机、记忆及各种提示说明信息;
􀀍 可选配曲面传感器、小孔传感器、测量平台、传感器护套、接长杆等附件。
1.1 测量原理
测量工件表面粗糙度时,将传感器放在工件被测表面上,由仪器内部的驱动机构
带动传感器沿被测表面做等速滑行,传感器通过内置的锐利触针感受被测表面的粗糙
度,此时工件被测表面的粗糙度引起触针产生位移,该位移使传感器电感线圈的电感
量发生变化,从而在相敏整流器的输出端产生与被测表面粗糙度成比例的模拟信号,
该信号经过放大及电平转换之后进入数据采集系统,DSP 芯片将采集的数据进行数字
滤波和参数计算,测量结果在液晶显示器上读出,也可在打印机上输出,还可以与
PC 机进行通讯。
1.2 标准配置
表 1-1 标准配置清单
名 称 数 量
标准传感器 1 支
主 机 1 台
标准样板 1 块
电源适配器 1 台
RS232 通讯电缆 1 根
传感器护套 1 件
支架 1 件
第 1 页 共 26 页
概述
1.3 仪器各部分名称
图 1-1-1 传感器
传感器
菜单键
回车键
电源键
滚动键 退出键 显示键 启动键
显示器
标准样板
导头 触针 保护套管 主体 插座
图 1-1-2 仪器正面
RS232接口
电源插座
附件安装孔
图 1-1-3 仪器侧面
图 1-1 仪器各部分名称
第 2 页 共 26 页
概述
1.4 基本连接方法
1.4.1 传感器装卸
安装时,用手拿住传感器的主体部分,按图 1-2 所示将传感器插入仪器底部的传感器连
接套中,然后,轻推到底。拆卸时,用手拿住传感器的主体部分或保护套管的根部,慢慢地
向外拉出。
连接套 传感器
图 1-2 传感器的装卸
提示:1、传感器的触针是本仪器的关键零件,应给予高度重视。
2、在进行传感器装卸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不要碰及触针,以免造成损坏,
影响测量。
3、在安装传感器时,应注意连接要可靠。
1.4.2 电源适配器及电池充电
当电池电压过低时,即显示屏上的电池电压提示符显示电压过低并出现闪烁时,
应尽快给仪器充电。充电时,先将仪器底部的电池开关置于 ON 的位置,再按图 1-3
所示将电源适配器的电源插头插入仪器的电源插座中,然后将电源适配器接到 220V
50Hz 的市电上,即开始充电。电源适配器的输入电压为 220 伏交流,输出 6 伏直流,
最大充电电流约 500 毫安,最长充时间约 2 .5 小时。本仪器采用的是锂离子充电电
池,无记忆效应,可以随时充电,充电时仪器可照常工作。
电源适配器
电源插座 电源插头
图 1-3 电源适配器连接
第 3 页 共 26 页
测量操作
提示:1.在充电状态下测量工件时,应注意连线的摆放不要影响测量操作。
2.电池电压提示符的意义:
表示电压正常,可进行测量操作;符号内部的黑色部分代表电池容量;
表示电压过低,需尽快充电;
表示正在充电;
表示已充满,应尽快切断电源;
3.在充电情况下测量时,如果市电噪声较大,可能会对小信号的测量结果有一定
影响;
4.充电时,仪器需要对充电情况进行监测,所以在充电状态下无需关机,如关机,
仪器亦将自动开机。
5.如较长时间不使用仪器,请将仪器底部的电池开关置于 OFF 上。关闭电池后,
当前信息全部丢失。
6.仪器出厂时,电池开关置于 OFF 上,使用前请打开电池开关。
2 测量操作
2.1 测量前的准备
a. 开机检查电池电压是否正常;
b. 擦净工件被测表面;
c. 参照图 2-1、图 2-2,将仪器正确、平稳、可靠地放置在工件被测表面上;
图 2-1 前视图
图 2-2 侧视
第 4 页 共 26 页
测量操作
d.参照图 2-3,传感器的滑行轨迹必须垂直于工件被测表面的加工纹理方向。
图 2-3 测量方向
说明:正确、规范的操作是获得准确测量结果的前提,请务必遵照执行。
2.2 基本测量状态
按下电源键 松开后仪器开机,自动显示型号、名称及制造商信息,然
后进入基本测量状态,如图 2-4 所示。
TR200
时代集团公司
手持式粗糙度仪
STD:ISO
um
RAN:
LTH:
Ra 008 0.
0.25*5mm
FIL:RC
开机 按
仪器型号
仪器名称
制造商
基本测量状态
参数值显示区
测量条件显示区
电池电压提示符
+20um
*****************
-
图 2-4 开机过程
说明:1、第一次开机进入的基本测量状态中所显示的内容为本仪器的缺省设置,下
次开机时将显示上次关机时所设置的内容,每次开机后均自动进入基本测
量状态(如图 2-4 所示)。
2、开机时,不要按住开关键不放。
在基本测量状态下,可进行如下操作:
◆测量
按启动键 开始测量,见图 2-5。
第 5 页 共 26 页
测量操作
按 停机
正在测量
正在滤波
按 开始测量
传感器在被测表面上滑行
采样完毕,正在进行滤波处理
STD:ISO
um
RAN:AUTO
LTH:
Ra 008 0.
0.25*5mm
FIL:RC
测量完毕,返回到基本测量状态,
显示本次测量结果
正在计算参数
滤波完毕,正在进行参数计算
图 2-5 测量过程
◆进入菜单操作状态
按菜单键 进入菜单操作状态,详细操作步骤请参照后面相应章节中的叙述。
◆显示测量参数值
第一次按参数键 显示本次测量的全部参数值,按滚动键
P
滚动翻页;第二次按参数键 显示本次测量的轮廓曲线,按滚动键
滚动显示其它取样长度上的轮廓曲线;第三次按参数键
P
0.2083
1.207
=
=
mm Sm
Sk
c(%Ry) tp(%)
5
10
15
0.3
0.3
c(%Ry)
78.7
tp(%)
50
60
70
78.7
100
99.6
99.6
99.6
100
um 0. Ra 008
0.25*5mm
RAN:
LTH:
FIL:RC
STD:ISO
Vv:5 l:1
100
c
(%Ry)
0 100
(%)
tp
80
90
20
25
30
40
Rm
Rp
Rt
Ry
Rq
Rz
Ra
um 0.035
0.031
=
=
0.008
0.064
0.120
0.072
0.027
=
=
=
=
=
um
um
um
um
um
um
l:2 Vv:5
Vv:5 l:3
Vv:5 l:5
Vv:5 l:4
+ -20um
mm 0.0089 = S
显示
本次测量的 tp 曲线和 tp 值;再按键将重复前述内容,在每个状态下按退出键
都返回到基本测量状态(如下图所示)。
图 2-6 参数显示
第 6 页 共 26 页
测量操作
◆显示触针位置
按回车键 可以快捷方式显示触针位置,在实际测量操作
中非常方便。
触针 位置 -
0
+
0.
0.25*5mm
RAN:
LTH:
Ra
STD:ISO
008
FIL:RC
um
20um - +
图 2-7 触针位置
说明:1.仪器自动存储关机前最后一次测量的结果和测量条件,再开机时,自动进入该状
态;但在测量过程中停机会造成全部测量数据丢失。
2.开机进入基本测量状态后,如果不需要修改测量条件,可直接按启动键 进
行测量。
3.在按 键显示轮廓图形时,可按回车键 改变图形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为 1× 2× 5× 10× 20× 50×循环显示。
4.如果针位接近量程的极限位置或超出量程,可通过微动传感器的位置来调整,但
必须符合 2.1 测量前的准备中的说明(通常不需调整)。
2.3 修改测量条件
在基本测量状态下,按菜单键 进入菜单操作状态后,再按滚动键
选取测量条件设置功能,然后按回车键
P
进入测量条
件设置状态。在测量条件设置状态下,可修改全部测量条件(如图 2-8 所示)。
图 2-8 选取测量条件设置状态
2.3.1 取样长度
第 7 页 共 26 页
进入测量设置状态后,按滚动键
P
选取取样长度设置功能,按回
测量操作
车键 依次循环显示 0.8 mm 2.5mm 自动 0.25mm(如图
2-8 所示),停到所需要的设置值后,按滚动键 修改其它内容。
P
2.3.2 评定长度
按菜单键 进入菜单操作状态后,再按滚动键
P
选取测量条件
设置功能,按回车键 进入测量设置状态后,按滚动键
P
选取评定长度设置功能,按回车键 依次循环显示
1l 2l 3l 4l 5l,分别代表评定长度中含有 1~5 个取样长度(如图
2-9 所示)。
图 2-9 修改评定长度
说明:当取样长度设置为自动方式时,评定长度将自动示值为 5l 与之对应,且不能修改。
2.3.3 标准
按菜单键 进入菜单操作状态后,再按滚动键
P
选取测
量条件设置功能,按回车键 进入测量设置状态后,按滚动键
选取标准设置功能,按回车键
图 2-10 修改标准
P
依次循环显示
ISO DIN JIS ANSI。
第 8 页 共 26 页
测量操作
表 2 标准代号与名称对照表
代 号 标准名称
ISO 4287 国际标准
DIN 4768 德国标准
JIS B601 日本工业标准
ANSI B46.1 美国标准
2.3.4 量程
按菜单键 进入菜单操作状态后,再按滚动键
P
选取测
量条件设置功能,按回车键 进入测量设置状态后,按滚动键
选取量程设置功能,按回车键
P
循环显示±20µm
±40µm ±80µm 自动。
图 2-11 修改量程
2.3.5 滤波器
按菜单键 进入菜单操作状态后,再按滚动键
P
选取测
量条件设置功能,按回车键 进入测量设置状态后,按滚动键
选取滤波器设置功能,按回车键
P
循环显示
RC PC-RC Gauss D-P。
图 2-12 修改滤波器
2.3.6 参数
第 9 页 共 26 页
按菜单键 进入菜单操作状态后,再按滚动键
P
选取测量
测量操作
条件设置功能,按回车键 进入测量设置状态后, 按滚动键
选取参数显示功能,按回车键
P
循环显示
Ra Rz Ry Rq(其中:美国标准 ANSI 和德国标准 DIN 可选 5 个
参数 Ra Rz Ry Rmax Rq),确认后,被选定参数将在基本测
量状态下显示。
图 2-13 修改显示参数
2.4 系统设置
按菜单键 进入菜单操作状态后,再按滚动键
P
选取系统
设置功能,按回车键 进入系统设置功能状态。 在系统设置功能状态
下(见图 2-14 ),可修改系统设置的内容。
图 2-14 选取系统设置功能
2.4.1 语言
按菜单键 进入菜单操作状态后,再按滚动键
P
选取系统
设置功能,按回车键 进入系统设置状态后,按滚动键
P
选取语言设置,按回车键 进入语言选择菜单,按
P

择需要的语言,按回车键 确认。
图 2-15 语言选择功能
第 10 页 共 26 页
测量操作
2.4.2 单位
按菜单键 进入菜单操作状态后,再按滚动键
P
选取系统
设置功能,按回车键 进入系统设置状态后, 按滚动键
P
选取单位设置功能,按回车键 循环显示米制、英制。
图 2-16 米制/英制转换功能
2.4.3 显示
a.液晶背光
按菜单键 进入菜单操作状态后,再按滚动键
P
选取系统设
置功能,按回车键 进入系统设置状态后, 按滚动键
P
选取液晶背光开关功能,按回车键 循环显示开、关。
图 2-17 背光开关功能
说明:开机后, 为背光快捷键。
b.液晶亮度
第 11 页 共 26 页
按菜单键 进入菜单操作状态后,再按滚动键
P
选取系
统设置功能,按回车键 进入系统设置状态后,按滚动键
P
选取液晶亮度调节功能,按回车键 即进入液晶亮度
调节功能状态,按滚动键
P
即可调节液晶屏幕的亮度到用户需要的程
度。
测量操作
图 2-18 液晶亮度调整功能
2.5 功能选择
按菜单键 进入菜单操作状态后,按滚动键
P
选取功能选
择项目后,按回车键 进入功能选择状态。然后,根据需要选择相应
的功能。
图 2-19 选取功能选择
2.5.1 打印
打印之前,按图 2-20 所示,用通讯电缆将仪器与打印机连接好,将打印机的波
特率设置为 9600,并使打印机处于联机状态。
时代TA220打印机
RS232接口
通讯电缆
图 2-20 连接打印机
第 12 页 共 26 页
测量操作
说明:本仪器仅使用时代 TA 系列打印机。TA210 仅打印测量参数值,TA220s 可打印测量
参数值、轮廓图形及 tp 曲线。将打印机的波特率设置为 9600。
a.打印参数
按菜单键 进入菜单操作状态,按滚动键
P
选取
功能选择项目,按回车键 进入功能选择状态,再按滚动键
P
选取打印参数功能,再按回车键 即打印全
部测量参数(见图 2-19)。
说明:在基本测量状态下,可直接按
P
键打印全部参数值。
b.打印参数和轮廓
按菜单键 进入菜单操作状态,按滚动键
P
选取
功能选择项目,按回车键 进入功能选择状态,再按滚动键
选取打印参数和轮廓功能后,再按回车键
P
即开始打印,打印内容包括全部测量参数、滤波后的轮廓图形、tp 曲线。
图 2-21 选取打印参数和轮廓功能
2.5.2 不滤波轮廓
按菜单键 进入菜单操作状态,按滚动键
P
选取功能选
择项目,按回车键 进入功能选择状态,再按滚动键
P
选取不滤波轮廓功能,再按回车键 即在液晶
屏幕上显示出本次测量的不滤波轮廓(也叫直接轮廓或原始轮廓)的图形。
第 13 页 共 26 页
测量操作
图 2-22 选取不滤波轮廓功能
2.5.3 触针位置
按菜单键 进入菜单操作状态,按滚动键
取触针位置功能,再按回车键
选取功能选择项
目后,按回车键
P
进入功能选择状态,再按滚动键
P

即显示触针位置。
图 2-23 选取显示触针位置功能
2.5.4 示值校准
按菜单键 进入菜单操作状态,按滚动键 选取功能选择项
目后,按回车键 进入功能选择状态,再按滚动键
P
P

取示值校准功能,再按回车键 进入示值校准功能状态,按滚动键
可改变示值校准系数,按回车键 可移动光标。
P
图 2-24 选取示值校准功能
说明:1、在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测试随机样板时,如果实际测量值超出样板标定值的±10%,
使用示值校准功能按着实际偏差的百分数进行校准,校准范围不大于±20%。
2、通常情况下,仪器在出厂前都经过严格的测试,示值误差远小于±10%,在这种
情况下,建议用户不要频繁使用示值校准功能。
第 14 页 共 26 页
可选附件及其使用
2.6 与 PC 机通讯
与 PC 机通讯之前,按图 2-25 所示,用本仪器附带的通讯电缆,将仪器与 PC 机
的串行接口连接好,并在 PC 机上进入本仪器的专用操作软件 Data View 。
PC机
通讯电缆
RS232接口
图 2-25 连接 PC 机
说明:将本仪器与 PC 机通讯,需使用时代 Data View 专用软件。操作方法请阅读软件使用
说明书。
3 可选附件及其使用
3.1 可调支脚及传感器护套
当工件的被测面小于仪器的底面时,可使用 TR200 系列可选附件中的传感器护套和可
调支脚作辅助支承,以完成测量(如图 3-1、3-2 所示)。
护套
TR200
可调支架
图 3-1 可调支脚和传感器护套的连接
第 15 页 共 26 页
可选附件及其使用
传感器护套 TR200 可调支架
被测工件
工作台
图 3-2 可调支脚和传感器护套的使用
提示:1、图中 L 不能小于本次测量的驱动行程,避免发生传感器在测量时掉到工件外面,
造成传感器返回时顶住工件而发生故障。
2、可调支架的锁紧要可靠。
3.2 测量平台
使用 TA 系列测量平台,可更方便地调整仪器与被测工件之间的位置,操作更加灵活、
平稳,使用范围更大,可测量复杂形状零件表面的粗糙度。与 TA 系列测量平台连用时,可
更加精确地调整针位,测量更平稳。当被测表面 Ra 值较小时,建议使用测量平台。
测量平台 TR200
图 3-3 测量平台
3.3 接长杆
使用接长杆,可增加传感器进入工件内部的深度,接长杆的长度为 50mm。
第 16 页 共 26 页
可选附件及其使用
图 3-4 接长杆
3.4 磁性表座连接杆
使用磁性表座连接杆,可将仪器与磁性表座连接起来,灵活方便地去测量工件的各种表
面如图 3-5 所示,尤其适用于生产现场使用。
磁性表座
TR200
平台连接板部件
连接轴
图 3-5 测量平台 连接磁性表座
3.5 曲面传感器
使用曲面传感器,可测凸凹曲面工件的表面,如图所示。
曲面传感器
导头 触针
被测工件
图 3-7 曲面传感器
第 17 页 共 26 页
技术参数及功能特点
4 技术参数及功能特点
4.1 传感器
检测原理: 电感式
测量范围: 160μm
针尖半径: 5μm
针尖材料: 金刚石
触针测力: 4mN(0.4gf)
触针角度: 90°
导头纵向半径:45mm
4.2 驱动参数
最大驱动行程: 17.5mm/0.7inch
驱动速度:测量时 当取样长度= 0.25mm Vt=0.135mm/s
当取样长度= 0.8mm Vt=0.5mm/s
当取样长度= 2.5mm Vt=1mm/s
返回时 V=1mm/s
4.3 示值误差:不大于±10%
4.4 示值变动性:不大于 6%
4.5 显示内容
4.5.1 菜单:修改测量条件、校准示值、选择与 PC 机通讯或打印输出等。
4.5.2 参数:兼容 ISO、DIN、ANSI、JIS 四种标准的粗糙度参数。
4.5.3 图形:不滤波轮廓图形、滤波轮廓图形及 tp 曲线。
4.5.4 提示信息:测量信息、菜单提示信息、错误信息、电池电量及关机
提示信息。
第 18 页 共 26 页
技术参数及功能特点
4.6 轮廓和滤波器
表 3
轮 廓 滤 波 器
RC
PC-RC
Gauss
滤波轮廓
不滤波轮廓 D-P
4.7 切除长度/取样长度 l:自动,0.25mm,0.8mm,2.5mm 可选
4.8 评定长度 ln:(1~ 5)l 可选
4.9 粗糙度参数和显示范围
表 4
参 数 显 示 范 围
Ra
Rq 0.005μm ~ 16μm
Rz
R3z
Ry
Rt
Rp
Rm
0.02μm ~ 160μm
Sk 0 ~ 100%
S
Sm
1mm
tp 0 ~ 100%
4.10 测量范围和分辨力
表 5
测量范围 分辨力
自动 0.01μm ~0.04μm
±20μm 0.01μm
±40μm 0.02μm
±80μm 0.04μm
第 19 页 共 26 页
技术参数及功能特点
4.11 电源:锂离子充电电池 1 块。
4.12 温度/湿度范围
工作环境: 温度:0 ~ 40℃
湿度:< 90% RH
储存运输环境:温度:- 40℃ ~ 60℃
湿度:< 90% RH
4.13 外形尺寸和重量:140×52×48mm,约 440g。
4.14 连接 PC 机:标准 RS-232 串行通讯
4.15 连接打印机
仅连接时代 TA 系列打印机。TA210 打印机只能打印参数,TA220s 既可打印参
数,还可打印轮廓图形。
5 日常维护与保养
􀂗 避免碰撞、剧烈震动、重尘、潮湿、油污、强磁场等情况的发生;
􀂗 传感器是仪器的精密部件,应精心维护。每次使用完毕,要将传感器放
回包装盒中;
􀂗 随机标准样板应精心保护,以免划伤后造成校准仪器失准。
5.1 故障处理
本仪器如出现故障,先按下节故障信息提供的措施处理,如仍不能排除,则
返回生产厂家维修。用户请勿自行拆卸、修理。送回生产厂家进行检修的仪器 ,
应随同附上保修卡及随机配备的标准样板,并说明故障现象。
第 20 页 共 26 页
复位·参考资料
5.2 故障信息
表 6
故障现象 原因 排除措施
超出量程
被测信号的最大值超出本量程
范围;
1.按退出键返回;
2.进入菜单设置状态,增大量程范
围,按退出键返回;
3.重新测量。
无测量数据
操作错误造成测量失败; 1.按退出键返回;
2.检查测量前准备是否确;
3.开机,重新测量。
A/D 芯片错误
硬件电路故障; 方案 1:关机后再开机;
方案 2:按复位键;
方案 3:返回生产厂维修。
电机走死
:机械故障; 方案 1:关机后再开机;
方案 2:按复位键;
方案 3:返回生产厂维修。
传感器返回中
传感器在自动返回过程中 1.按退出键返回,待传感器返
回到起始位置;
2.重新测量。
仪器工作不正常
1.关机后,再开机。
2.关闭电池开关,过 10 秒钟后再
开。
6 电池开关
如下图所示,在仪器底部的开关为电池开关。
电池开关
ON
OFF
图 6-1 复位
1、充电时,电池开关必须处于ON的位置,否则充不上电。
2、长期不用时,请将电池开关置于OFF位置。
3、仪器出厂时,电池开关置于OFF位置,用户使用时需要先将电池开关置于ON位
置,打开电池开关后仪器如果不开机,按一下开关键即可。
4、如遇仪器工作不正常,关机、开机仍不能解决问题时,可关闭电池开关,过10秒
钟后再开。
第 21 页 共 26 页
复位·参考资料
7 参考资料
7.1 轮廓和滤波器
7.1.1 轮廓
a. 不滤波轮廓:传感器从被测表面拾取的、未经过滤波的轮廓信号。
b. 滤波轮廓:原始轮廓经过滤波器去除波度成份后的轮廓信号。
7.1.2 滤波器
a. RC:传统的二阶 RC 滤波器,有相位差;
b. PC-RC:相位修正的 RC 滤波器;
c. GAUSS(高斯滤波器):DIN4777
d. D-P(直接轮廓):采用最小二乘法中线。
7.2 驱动行程长度
7.2.1 RC 滤波器
7.2.2 PC-RC 滤波器
7.2.3 高斯滤波器
第 22 页 共 26 页
l l
l l/2
l/2
l l /2
l /2
驱动行程
驱动行程
驱动行程
参考资料
7.2.4 D-P 直接轮廓
7.3 TR200 粗糙度参数定义
7.3.1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 Ra
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偏距的算术平均值。
∑=
=
n
i
i y
n
Ra
1
1
Y
i y
Ra
0 X
l
7.3.2 轮廓均方根偏差 Rq
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偏距的均方根值。
2
1
1
2 1






= ∑=
n
i
i y
n
Rq
7.3.3 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 Rz
在取样长度内 5 个最大的轮廓峰高的平均值与 5 个最大的轮廓谷深的平均只值
之和。
5
5
1
5
1
∑∑ ==

=
i i
vi pi y y
Rz
第 23 页 共 26 页
驱动行程
参考资料
l
7.3.4 轮廓最大高度 Ry(ISO)
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峰顶线和轮廓谷底线之间的距离。
Y
Rp Ry
0 X
Rm
l
7.3.5 轮廓最大高度 Ry(DIN)
Ry(DIN)的计算方法为,先算出每个取样长度内轮廓峰顶线和轮廓谷底线距
离的值,然后取这些值中的最大者,即为评定长度内的 Ry(DIN)。
7.3.6 轮廓峰谷总高度 Rt
在评定长度内轮廓峰顶线和轮廓谷底线之间的距离。
7.3.7 轮廓最大峰高 Rp
在取样长度内从轮廓峰顶线至中线的距离。
7.3.8 轮廓最大谷深 Rm
在取样长度内从轮廓谷底线至中线的距离。
7.3.9 轮廓微观不平度的平均间距 Sm
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微观不平度的间距的平均值。

=
=
=
n i
i
Si
n
Sm
1
1
第 24 页 共 26 页
yp1
yv1 yv2 yv3
yv4
yv5
yp2
yp3 yp4 yp5
参考资料
S1 Si Sn
l
7.3.10 轮廓的单峰平均间距 S
在取样长度内轮廓的单峰间距的平均值。

=
=
=
n i
i
i S
n
S
1
1
S1 S2 Si Sn
l
7.3.11 轮廓支承长度率 tp
轮廓支承长度与取样长度之比。
l
tp
p
η
=
n i p b b b + + + + =Λ Λ Λ Λ 1
η
l
第 25 页 共 26 页
b1 bi bn
c
Ry
中线
参考资料
7.3.12 轮廓的偏斜度 Sk
幅度分布不对称性的量度。在取样长度内以 n 个轮廓偏距的平均值来确定,并
由下式给出。
() ∑=
× =
n
i
i
q
k y
n R
S
1
3
3
1 1
7.3.13 第三峰谷高度平均值 R3z
R3z 是在评定长度内的每个取样长度上的第三个轮廓峰高与第三个轮廓谷深之
和的平均值。
8 附表:屏幕显示放大倍数
屏幕显示放大倍数
屏幕显示
量程 满量程
×1 ×2 ×5 10× 20× 50×
±20µm ±20µm ±10µm ±4µm ±2µm ±1µm ±0.4µm
±40µm ±40µm ±20µm ±8µm ±4µm ±2µm ±0.8µm
±80µm ±80µm ±40µm ±16µm ±8µm ±4µm ±1.6µm
第 26 页 共 26 页
 【关闭】 
Copyright@ 2003-2011 广州市广精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07504537号  GoogleSiteMap
地址: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中科院内  电话:020-87683529 87684676 80905357 89814538  传真:020-87684676 EMAIL:gz17@163.com
广州精密仪器网/广州精密试验仪器网/广州精密测绘仪器网/广州精密量具网/广州精密无损检测网/广州精密光学仪器网/广州市广精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主导产品:圆柱度仪 圆度仪 轮廓仪 粗糙度仪 三坐标测量机 便携式关节臂 刀具预调仪 测量投影仪 影像测量仪 显微镜 万能试验机 弹簧试验机 硬度计 测厚仪
  在线服务:
  客户热线
  销售一部
  销售二部
  精密仪器
  试验仪器
  测绘仪器
  量具刃具
  在线支持:
  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 商务支持
  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 技术支持
  客户投诉:
  客户投诉